在塑料工業(yè)領域,人們習慣上把成型加工前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合物原料稱為樹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屬于熱塑性塑料,分子是線型或帶支鏈型結構,它在加熱時軟化并熔融,成為可以流動的粘稠液體(即聚合物熔體),成型冷卻后可保持已成型的性狀。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的擠出成型
以固體進料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擠出過程,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要經歷固體—彈性體—粘性液體的變化;同時物料又處于變動的溫度和壓力之下,在螺槽與機筒間,物料既產生拖拽流動,又有壓力流動,因此擠出過程中物料的狀態(tài)變化和流動行為十分復雜。下面著重對固體輸送進行簡略介紹。
固體輸送
擠出過程中,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物料靠本身的自重從料斗進入螺槽,當粒料與螺紋斜棱接觸后,斜棱面對物料產生一與斜棱面相垂直的推力,將物料往前推移。推移過程中,由于物料與螺桿、物料與機筒之間的摩擦以及料粒相互之間的碰撞和摩擦,同時還由于擠出的背壓等影響,物料不可能呈現(xiàn)像自由質點那樣的螺旋運動狀態(tài)。在機筒與螺桿之間這些由于受熱而粘連在一起的固體粒子和未塑化的、冷的固體粒子,是一個個連續(xù)地整齊地排列著的,并塞滿了螺槽,形成所謂“彈性固體”。
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物料與機筒或螺桿之間摩擦力為零時,物料在機筒中不能發(fā)生任何移動;物料被夾帶于螺桿中隨螺桿轉動也不能產生移動;只有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物料與機筒或螺桿之間存在小于摩擦力時,物料才能在機筒與螺桿之間產生相對運動,并被迫沿螺槽移向前方?梢姽腆w塞運動受它與螺桿及機筒表面之間摩擦力的控制。只要能正確的控制物料與螺桿及物料與機筒之間的摩擦因數(shù),即可提高固體輸送段的送料能力。
從擠出機結構角度來考慮,增加螺槽深度是有利的,但會受到螺桿扭矩的限制。其次,降低物料與螺桿的摩擦因數(shù),也是有利的,這就需要提高螺桿表面光潔度。增大物料與機筒的摩擦因數(shù),也可以提高固體輸送效率。
從擠出工藝分析,關鍵是控制加料段外機筒和螺桿的溫度,因為摩擦因數(shù)是隨溫度而變化的,絕大部分物料對鋼的摩擦因數(shù)隨溫度的下降而減小。為此,螺桿通水冷卻可降低摩擦,對物料的輸送是有利的。
以上討論并未考慮物料因摩擦發(fā)熱而引起摩擦因數(shù)的改變以及螺桿對物料產生的拖拽流動等因素。實際上,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物料前移阻力很大時,摩擦產生的熱量很大,當熱量來不及通過機筒或螺桿移除時,摩擦因數(shù)的增大,會使加料段輸送能力比計算的偏高。
迄今,關于擠出機固體輸送的理論尚未完全成熟。有人提出了粘滯剪切機理,從另外的角度解釋了螺桿的固體輸送。但也不能完全符合實際,還需進一步研究。